Hubert Wang

I am
Hubert Wang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Find fun things here!

书籍出版 2022 年目睹之怪现状

女性主义,被滥用的万金油

女性主义的讨论对女性平权和意识觉醒意义重大。但是加一切的做法感觉是把女性主义作为销量保障标签到处贴,过去半年里见过各种奇葩行为,科幻书主角改成女生就是女性主义了,小说里没有男性角色就是女性主义了,甚至只要作者是女的书就能用“女性作家女性主义视角”的标语卖书,哪怕跟女性主义本身没半毛钱关系也要蹭个热度多卖两本书。讨论女性主义就认认真真来好吗?不合理消费女性主义反而是在伤害。

小开本挺好,但价格一点不小

小开本的潮流从一頁 Folio 的三岛由纪夫系列开启。误打误撞买了其中一本,本来以为是全开本结果是很小一本。但是带上飞机看完,开始知道小开本的轻、便携、随手读、快速看完的魅力。

去日本书店逛,小开本在日本是标配,大开本和精装是少数。连着新闻里经常说的日本人爱在地铁里通勤时候看书(是真的爱看,前几年全球人均读书量调查日本第三人均 21 本),和小开本捧读超级方便的特性,能完全理解这么做的合理性了。

但在日本,小开本定价是精装一半不到,咋到一頁 Folio 这里跟平装全开本一个价?《长刀之夜》一百多页文库本大小 26 块一本属实有点割韭菜的意思。

希望国内出版社更多学习一頁 Folio 出小开本,但是不要学习割韭菜式定价的坏提法。

轻型纸风暴,用便携遮羞布掩盖的商业利润抉择

无力吐槽,豆瓣是“轻型纸哦!”的忠实一员。这话题说得太多。 台版书籍设计师是负责内页版式和纸张选取的,因为这很自然地就是书的一部分,而大陆版书籍纸张是出版社选取,因为设计利润的大头,很可能也不会再把这交还给设计师了。

“陳恩安: 如果一本書是比較娛樂性、比較快速的,成本考量就不用那麼高。如果是適合上廁所時讀的書,選紙應該更耐用,但不用那麼高級,不過因為容易受潮,紙爛了也不行啊。如果是一本需要靜下來好好讀的書,那我們的確會在紙的選擇上多一點點手感,讓閱讀時有一些不同體驗。” —— 来源

轻型纸的问题一句话总结是出版社把读者当傻 X,宣传轻型纸更贵且保护眼睛还轻方便阅读。三个说法稍微有点脑子的一看就晓得全有毛病。

  • “更贵”是照单位吨算,轻型纸你猜为啥带个轻字儿?一本书印张一定那用轻型纸换算成吨不就是更多的本数嘛?实际纸张成本直接对半砍。
  • “保护眼睛”那是优质轻型纸,现在国产轻型纸甲醛释放量都有问题,熏着眼睛都睁不开不致个癌都算幸运了。
  • “轻巧”更是吊诡,一堆用轻型纸做精装书的出版社,宣传语说“轻型纸精装版方便捧读且精装版能收藏”这不纯纯鬼话?精装版那大硬纸壳子你告诉我捧读?轻型纸那几个月就脆了你告诉我收藏?轻型纸内页降低成本外加精装套个纸壳子定个高价一来二去双倍利润才是出版社核心考量。

你伤的都是愿意买纸质书的那一小部分最优质用户的心,伤完了你出版社就彻底玩完。咋就是想不通非要饮尿止渴呢?

不合理定价,向渠道商妥协的畸形产物

618 跟往年一样满百减半。但发现没有,今年买相同数量的书价格翻了一倍。渠道商要给大优惠,出版商说这还不容易?标价提高一倍不就得了。举个例子,99读书人中经典系列,20 年《死亡少女》132页32块6毛8,21 年《在西瓜糖里》156 页就飙到 55 块了。论拿到手指缝那么大的书 55 块是一种什么感受。

所以也就非常理解人文和上译今年很多书今年没进满百减半活动的原因了,按照他们这么良心的出书成本减半直接亏本卖吗。(话说为啥一頁 Folio 也跟着不参与,你那轻型纸小开本高定价,成本足够参加活动还有得赚了啊。可能是转换思维不打价格战转而把钱投进宣传市场了吧。)典型劣币驱逐良币良币的行为把良心的出版社逼到了头,上译也开始打不过就加入轻型纸阵营了,不得不叹口气。

特装版等于刷边,印钱都没喷印个书口来钱快

喷个书口,印刷成本两分五净赚百来块。还限个量吊吊胃口。那问题来了,你印了 5000 本发现最后只卖出去 4000 本,那下一次难道还印 5000 本吗?下一次肯定就是宣传 4000 本限量了啊。小红书里狂吹特装版的小姐姐小哥哥们,能不能稍微去书店翻翻稍微小众一点的书的版权页,看看一刷有几本能到 4000 本的量级啊?还限量还增值,这市场饱和成这样了咋增值啊,说话前能不能稍微动下你那不是面团捏的小脑袋瓜?

换个角度,少数几个赶上这阵风刷个边提价个十块二十的也就算了还算有良心,另外那几个周周出好几本价格直接翻几倍的出版社能不能稍微有点羞耻心。后浪那几本垃圾翻译大部头还出特装版真是当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实力诠释如何屎盆子镶金边儿。还是限量版屎盆子。

认真出用心设计过的书比特装本啥的概念强多了,后浪《魏晋南北朝》特装版跟人民出版社的《魔戒》精装版比,到底哪个更像特装啊?

读书博主,大都是没读过几本书的畅销书销售员

小红书上所谓的“读书博主”已经不用说了,就是一群顶着个标签实际上根本不看书什么书最近火就买本贴上彩色条装作读过了拿来摆拍的花瓶。但是其他平台的“读书博主”似乎也没好太多。最近关注了一大批读书博主,发现基本上就是出版社的宣传工具,什么火推什么,翻来覆去就是那几本现在最“火”的重复书籍。

关注多了之后,发现要辨别假读书博主跟真读书博主有个很简单的方法:推了蛤蟆医生与 XXX 什么的书的,只要说好的一律是不看书或者昧良心的读书博主,赶紧全部取关保护眼睛。剩余的读书博主至少达到了能辨别一本书的底线。

读书博主这个自媒体方向太容易了,连小红书上的花瓶们都能掺一脚,之后那些只会推当下流行书的读书博主也会逐渐消亡,没有形成自己知识图谱文学体系的“读书博主”们饭会越来越难恰,还是得垂直往深了挖才卷的过啊。

新文学奖,蹒跚学步捉襟见肘

最后说点开心的,这两年比较新的文学奖,比如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真是一件好事,越来越多的真正好的作品被发掘。但是还是在蹒跚学步的阶段,从2021年的入选名单看,大大取决于少数几个评委中某一个或者两个人的审美。跟日本或者英美项目繁多且备选单丰富的文学奖比起来还在蹒跚学步。特别期待 2022 书单,希望能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中国老的文学奖越来越离谱,比如 18 年人民文学奖笛安的《景恒街》(我其实是笛安的粉丝,很喜欢她,但是这本书离她姐姐的丛林都差很多,更不要说拿到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了...),19 年茅盾文学奖徐怀中的《牵风记》.... 直接整无语了。

最后文学种类和内容类别极其单一,要找到好的作家作品有点捉襟见肘。哪怕是这几年起来的新作家创作的题材延迟性也让人觉得难受,东北文学三杰往回好几十年写下岗潮,东北、沈阳、艳粉街... 一亩三分地快被写烂了。什么时候能出现个中国版的 Sally Rooney 写点现在的社会对人的影响呢?是大环境限制了能发表的作品的类别和内容吗,还是说根本没有能写这些的作家,还是说两者兼有,因为环境损失了太多文学该写的东西,以至于甚至没有文本材料去培养新的文学人才了?

1708
TOC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